色差公式用于量化兩種顏色之間的視覺差異,不同的色差公式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和行業標準。本文以三恩時TS4010液體色度儀為例,簡單介紹各種色差公式及選擇方法。
CIE 1976 ΔE*ab(基礎公式)
公式:ΔEab = √(ΔL2 + Δa2 + Δb2)
特點:
計算簡單,是后續改進公式的基礎
未考慮人眼對亮度、色度、色調的敏感度差異
在藍色區域誤差較大(ΔE=1可能肉眼可見)
適用場景:
初步顏色篩選
對精度要求不高的工業品控(如塑料、建材)
CIE 1994 ΔE*94(行業優化版)
公式:ΔE94 = √[(ΔL/kLSL)2 + (ΔC*/kCSC)2 + (ΔH*/kHSH)2]
kL、kC、kH為權重系數(默認kL=1,kC=kH=0.045)
SL、SC、SH為補償函數
特點:
引入亮度、色度、色調的權重調整
對中性色(灰、白)的測量更準確
適用場景:
汽車漆、涂料行業
紡織品的中淺色檢測
CIE 2000 ΔE*00(當前最精確)
公式:
包含旋轉項、壓縮函數等復雜修正
計算參數達15個以上
特點:
最接近人眼視覺感知
在深色(如L*<30)、高飽和度色區域表現優異
計算量較大,需儀器支持
適用場景:
高端化妝品(口紅、眼影)
食品飲料(果汁、巧克力)
醫藥包裝(鋁箔、玻璃瓶)
CMC(l:c)(紡織行業標準)
公式:
基于ΔE*94改進,增加明度(l)和色度(c)調節系數
默認l:c=2:1(可調)
特點:
專為紡織品設計,對色布、紗線的色差評估更合理
淺色布料的容差更嚴格(ΔE<0.8)
適用場景:
服裝、家紡產品檢測
染料配方開發
DIN99(德國工業標準)
公式:
通過非線性變換壓縮Lab空間
側重紅-綠色區優化
特點:
在印刷、油墨行業應用廣泛
與ΔE*94結果接近但計算更簡單
適用場景:
歐洲市場的印刷品檢測
包裝材料色差控制
ΔE*uv色差公式(CIE LUV空間)
1. 基本概念
所屬顏色空間:CIE 1976 Luv* (CIELUV)
其中:
ΔL*:明度差異
Δu*、Δv*:色度坐標差異
2. 核心特點
光源適應性優化:
專為自發光體(如顯示屏、燈光)設計
在不同光源(D65、A光源等)下色差計算更穩定
廣色域表現優異:
對高飽和度顏色(如深紅、熒光綠)的色差評估比CIE Lab更準確
在顯示技術中用于HDR/WCG色域映射
均勻性改進:
修正了CIE Lab在藍-紫色區域的感知偏差
與ΔEab相比,ΔEuv=1更接近人眼最小可覺差(JND)
ΔE(Hunter)色差公式(Hunter Lab空間)
1. 基本概念
所屬顏色空間:Hunter Lab(1948年提出)
其中:
ΔL:Hunter明度差異
Δa、Δb:紅綠/黃藍軸差異
2. 核心特點
早期工業標準:
比CIE Lab更早的均勻顏色空間
美國材料試驗協會(ASTM)曾廣泛采用
計算簡化:
公式線性度更高,適合快速批量檢測
無需復雜補償函數(對比ΔE*94/00)
局限性:
色差均勻性不如CIE Lab(尤其在高飽和度區)
逐漸被現代標準取代,但部分傳統行業仍在使用